青团故事 | 万人规模的“青年公益社区”是如何炼成的?
青团故事 | 第一期
引言: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,许多青年志愿者在抗疫期间的奋勇身影却令人难忘。我们发现,这届年轻人对于做公益有着强烈的意愿。他们的动力从哪儿来?
责任、奉献、爱心……
过去,当我们谈论“公益”时,总会想到很多严肃又宏大的词汇。
但事实上,公益不一定总关乎使命感,它可以是一场收获知识的聚会,可以带给你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,也可以……用青团社一名90后用户的话来说,公益让她“找回了在校园时的感觉”。
过去的一年中,青团社联合很多公益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活动,在这些活动背后,折射了一个“青年公益社区”的成长,截止目前,已有2万余人,组建了60余个社群,培养了400余名资深的公益项目负责人。
社区中活跃着怎样的一群年轻人?青团故事第一期为你讲述。
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热衷公益?
4月初,青团社资深公益爱好者——26岁的王莹组织了一场“地球一小时”线上公益活动。
“地球一小时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,今年青团社作为官方合作伙伴,为主办方招募志愿者并开展线上传播活动。
短短两天时间,千余人通过青团社App报名,王莹需要添加所有人的微信好友,了解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和参与公益的经历,最终筛选合格的志愿者,划分至三个微信社群。
王莹介绍:“社群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带动气氛,探讨交流。只要是与环保有关的话题,人人都可以畅谈自己的见闻经历、为群友普及知识,或者提出好的公益理念传播方式。”
她说,志愿者们需要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,开展线上直播、打卡捐步、公益征文、知识普及等活动。任务本身并不难,难的是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话题,这也是主办方招募志愿者的根本目的。
几个00后中学生的提议让王莹印象深刻。学生们表示“环保”话题从小到大听的太多,几乎麻木,同学们赞同环境保护,但无法感同身受地去做点什么。他们向王莹提出,希望联合“地球一小时”主办方,在饭圈发起长期公益活动。借力偶像的号召力,让更多同龄人坚持做一件有利于环保的小事
“00后特别积极,他们身上有一股劲儿”,王莹说:“组织一场线上活动并不轻松,我几乎用掉了所有的私人时间,每日回收志愿者们开展线上活动的成果,活动结束还要给优秀的志愿者派发公益证书,大家的热情给我很多动力。”
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结束后,三个社群还将由王莹维护,一方面长期与主办方开展合作,一方面分享青团社组织的其他公益活动,让社群成员们能够有话题、有聚会、有收获。
90后的王莹,本职工作是一名警察,4年前她从江苏某高校毕业回到家乡吉林,想要延续大学期间每月都做公益的习惯,却发现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公益组织发起活动。恰逢青团社正在线上招募资深公益项目负责人,就申请加入。至今她参加过的公益活动超过30场。
“青年公益社区”有400余名公益项目负责人,丰富的公益经验、较强的组织能力是选拔标准。他们需要成为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的桥梁,负责组织活动、拓展资源、维护社群的长期活跃。
25岁的马天天,是北京某高校的在读研究生。去年通过参加青团社百校公益大赛加入进来后,几乎每场线上公益活动都会报名。
马天天说:“现在太多互联网企业开展公益活动,但想参与到公益行动里去的人常常面对一个尴尬的境地——企业需要我们献出爱心,同时又不希望我们思考太多。似乎只需要我们捐钱、转发贡献流量,乖乖配合即可。”
面对屏幕,马天天想要有更多的参与感。青团社满足了他身体力行做出贡献的愿望。
“我从2016年开始成为‘蓝信封’公益大使,与贵州省榕江县的一名山区儿童坚持书信往来,来往书信60余封。四年时间是一种陪伴,有一种共同成长的感觉。”马天天说。
除了蓝信封,马天天还在过很多线上公益活动:疫情期间,他通过青团社,报名成为线支援武汉疫区线上服务志愿者,加入“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”,参与到救灾工作中。去年年底,他还作为志愿者,为艾滋病防治教育编纂传播材料……
“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更大的能量,而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的流量”,马天天表示,自己身边有太多想要参与公益活动的同学,但是大家希望寻找一个长期可以信赖,也能提供丰富活动的平台,青团社的“青年公益社区”做到了。
成为公益组织的“储备力量”
一直以来,互联网企业能为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很单一:为传统的公益组织提供低成本、广覆盖的筹款渠道、沟通渠道、传播渠道。但是青团社更进一步挖掘了公益组织的痛点。
几年前,青团社在App中开辟“青团公益”版块,与第一家合作的公益项目主办方中华儿慈会,就“春节宝贝守护计划”上线志愿者招募岗位,短短半天时间,就有80余人添加主办方负责人的微信,对方连连表示来不及管理。
很多公益组织需要年轻人的加入,但是他们对于招募年轻人这一点左右为难。
青团社曾走访过50余家公益组织,这些机构一方面希望年轻人帮助他们完成不擅长的编辑、宣传和摄影等工作,但另一方面他们不喜欢年轻人,因为培养人才耗费时间,很多年轻人刚培养好就走了,很不稳定。
人,是开展一切公益活动的关键,“青团公益”版块成立的初衷,正是希望填补公益组织在“人”这方面的空白。从志愿者岗位发布、志愿者招募,到志愿者组织,长期管理运营,青团社成为大批公益组织长期、稳定的合作伙伴,“青年公益社区”也由此壮大。
目前,青团社“青年公益社区”的60余个社群,分为绿色环保、动物保护、扶贫、支教等大类,与中华儿慈会、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、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等全国16个省市200余家公益组织达成合作。
随着“青年公益社区”的发展,青团社与公益组织的合作形式也有了更多的可能:70后的公务员加入进来,希望能够帮助公益组织对接资源,也有00后的非洲留学生,在“社区”中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,自发地找到公益组织负责人,希望结合家乡的资源策划公益活动。
唤醒爱心,唤起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,青团社“青年公益社区”的故事还会一直讲下去。